的就更多了,景宗则要摆脱
“后党”。当我们把
“帝党”与
“后党”博弈的因素引入之后,一切问题迎刃而解:景宗在位13年,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,前期辽国仍旧处于弱势地位,对内抚平创伤,对外则无底线对宋妥协;后期却开始主动南侵。
两个阶段的分界线大致可以划在976年,差不多将景宗朝平分。976年,皇后萧绰正式称
“朕”,宣告着
“后党”的全面胜利,也标志着景宗朝焕新升级。被
“后党”架空的景宗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寻求对外战争了,而且还得是像太宗那样,御驾亲征。
一来可以通过开疆拓土来提高自己的声望,二来可以培植自己的嫡系力量,特别是在军队中的嫡系,总之,只要南侵顺利,那么景宗就可以摆脱
“后党”的控制,夺回集团话语权。在982年的
“三道伐宋”中,辽国三路大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溃败,这对于景宗来说是天大的打击,
“后党”更加壮大了,而他的威望一落千丈,永无翻身之日!景宗绝望了,在忍受了三个月的痛苦折磨后,这个35岁正值壮年的契丹男儿终于一病不起。
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第一时间得到了景宗病危的消息——猜猜他是怎么得到的,然后就擅离职守,在未获诏书的情况下率领亲信部队赶奔行宫,这就已经是杀头的罪过了。
韩德让直奔皇后萧绰的卧室——商量对策。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,皇长子也只有12岁,其余皇子更年幼;宗室诸王二百余人,各自握有兵权且密布朝堂,鉴于诸耶律们的光辉往事,接下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;除了伴君出行的这二百多大贵族,上京还有很多重量级王爷们看家,这些人也有搞点儿业余活动的可能。
其中,《契丹国志》特别提到说
“赵王”在上京,形势颇为危急。疑点就在这个
“赵王”身上。耶律喜隐,李胡长子,初封赵王,后因谋乱被剥夺爵位,景宗即位后恢复其爵位,并改封宋王,就在一年前,刚刚卷入
“二百宋军降卒拥立案”中。耶律喜隐的确可以被视为强有力的皇位竞争者,但是大多数历史资料都显示景宗早在7月份就将喜隐赐死了,难道是死缓,到了9月还未执行?
总之,上京和行宫里都有不少德高望重又手握兵权的宗室贵族,他们都会对皇位的顺利交接构成威胁。
此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