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果之一。史书上对于耶律休哥的诈降只用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说耶律休哥骗贺令图说自己在辽国获罪故而要叛逃大宋,然后贺令图深信不疑。
贺令图好歹也是大宋镇守国门的高级军官,难道会如此轻易地上当?显然,耶律休哥应该是使用了类似于
“苦肉计”的计谋。另外,当贺令图被擒时,耶律休哥的一番话也非常耐人寻味。
“你一直挑拨两国关系,如今却自投罗网。”细品,辽国对大宋的情报掌握非常精准,最起码清楚地知道贺令图在
“雍熙北伐”中的作用。辽国对大宋——起码是边境的情报了如指掌,而大宋对辽国的情报却一无所知,甚至受到了假情报的定向误导,赵光义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误判,为接下来的惨败埋下了伏笔。
辽国在情报战中大获全胜。既然要示弱诱敌,就要时刻准备迎接大宋的投怀送抱,萧太后从未放松警惕。
萧太后过生日前,特意给边境守将们发了一道命令,大意是你们只需派子弟来京祝寿即可,不要亲自来了,
“恐失边备”。每逢重大节日,比如皇上过生日、太后过生日,封疆大吏们是要进京祝寿的,而这也是皇上
“扣留不遣”、明升暗降、移镇甚至是搞暗杀的好机会,相应的,边将进京就说明他对朝廷忠诚无二心,而如果找借口不来,就说明有异志。
一般来说,如果皇上特意嘱咐某人不必来京,那就表示对他的绝对信任,或者是边境紧张,无法抽身。
如今为辽国镇守边疆的,几乎全是萧太后一手提拔的
“自己人”,萧太后肯定是信任他们的,不让他们赴京,更多的就是
“恐失边备”。要做好随时应对大宋北伐的威胁,不要被他们趁虚而入。
在这段时间里,大宋也面临着较为棘手的内部矛盾,比如夏州李继迁,在这段时间里,李继迁逐步摆脱了大宋控制,已然形成了
“西夏”的雏形,并在
“雍熙北伐”后公然叛宋投辽,形成了宋、辽、西夏三足鼎立的局势。显然,赵光义没能在
“雍熙北伐”前解决夏州矛盾,夏州项目投资失败。与之对应的,辽国则在这段时间里基本解决了东、北、西三面的矛盾,慑服高丽、女真、渤海、突厥、党项等势力,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收益,比如耶律斜轸在征讨女真部落的时候,就缴获了大量优质战马,这让马背民族的辽国
“势益强”。一句话总结,辽国实力迅速增加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