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等人虽远在后方,对此却都是极为上心的,酒过三巡,便生出离去之心。
杨弘看了眼主位上的冯夫人,妇人似也喝了不少,如今一张玉面上如涂了丹似的,娇红蔓下玉颈,愈发娇艳动人,他却没什么心思欣赏,正欲开口告辞,眼神巡回间突然一顿。
却是冯夫人左侧席上,不知何时少了几人,他心头一跳,酒意登时去了大半,忍不住揉了揉眼,细数一遍,不错,确实少了一个,少了谁呢?
杨弘霍然起身,站起太快用力过勐,衣襟直将桉几盏碟拂袖扫落,只听“铛”的一声清响,登时吓了众人一跳,齐齐循声望去。
…
见是曾谏言袁术欲杀王政的杨弘,冯夫人眼底掠过一丝厌恶,旋即敛去,只是蹙起细眉问道:“杨祭酒怎么了?这般惊乱?”
“刘赦哪里去了?”
杨弘此时哪里还有心思去理会她这妇人,直接顾盼全场,一边寻找一边问道:“谁看到了?”
刘赦,乃是阜陵王刘延的直系后裔,刘延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,被封为阜陵王,建都阜陵,章帝末年,其从阜陵迁都寿春,某种程度上来说,他的后代刘赦才是如今寿春城中身份最为尊贵的人。
东汉制度是承袭西汉制度,是郡县制与诸侯制的混和政体,自汉武帝以后,采取推恩令手段,把大诸侯分割为小诸侯,以避免出现诸侯对抗中央的情况。
刘秀建立东汉后,仍然延续西汉的做法,把诸侯王的权利限制在“衣食租税”上,王只是个荣誉称号,只享有经济权益,并没有军政上的权力,因此对中央的统治是不构成威胁的。
所以东汉明明各方皆有诸侯王,可无论从黄巾之乱乃至曹魏代汉,全然看不到有过这等宗室勤王的情况,便是因为东汉的诸侯王的权利实在太小了,影响力甚至不如国内的国相。
而刘赦在寿春更是如同傀儡一般,平时每有大的宴席,礼节上依然会请他参加,坐的位置也比较靠前,但是就像是个隐形人似的,没有人会对他多看哪怕一眼。
闻听杨弘的突然发问,连冯夫人在内,席上诸人无不茫然,半晌,一个侍女怯生生地道:“奴婢刚才似乎见他去了殿外西面,莫不是更衣去了?”
汉代时期如厕的另一种婉辞称为“更衣”,如《论衡》中便有描述,“夫更衣之室,可谓臭矣”。
“刘赦去了更衣.”
杨弘的神情愈发阴沉,又戟指向另一边的使者团,厉声问道:“那你们的主使严然又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