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梁立国二百余载,乱象初显,北方灾害频发,尤以宁西为最。
天福元年:“宁西大旱,斗米三钱,人相食,死者枕籍。”
天福三年:“三年三月奏,去岁宁西阖省荒旱,室若磬悬,野无青草,边方斗米贵至四钱,军民交困。”
乾佑元年:“宁西大荒,斗米八钱,民始掘草根、柳叶、树皮、继捣石啖之,腹坠而亡,人相残贼,僵尸遍野。”
……
乾佑二年七月。
西京城青瓷里,左起第三座大杂院,曹信回到家中,一阵后怕:“幸亏见势不妙跑的早!”
这几日接连在街头巷尾听到有关宁西旱情的议论,种种惨状,触目惊心。
对于西京城中百姓而言,宁西终归太远,西京贵为大梁五京之一,是天下间第一等的繁华大城,京城子民很难切身体会。
但曹信不同。
他前世旅游途中遭遇车祸意外身亡,这一世生在宁西长到五岁,后来家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,父亲曹坤就带着一家子往外跑。
出宁西,入谭西。
经谭西,入上江。
最终又从上江省来到西京城。
前后整整三年,历经千辛万苦,曹家七子二女死了仨丢了俩,连顶梁柱曹坤也在去年病逝,客死上江。
抵达西京城时,原本十一口人丁的一大家子,只剩下母亲曹张氏、大哥曹仁、大姐曹贤、老七曹良,以及家中行五的曹信。
“唉!”
想到这三年的生离死别,曹信忍不住叹一声气。
三年逃荒,颠沛流离。
其中艰苦不足为外人道。
如今虽然落户西京城,成为人人羡慕的‘城里人’,但是苦日子仍未过去。
“穷啊!”
曹信回屋掀开米缸,里面空的能跑马,实打实的穷到等米下锅。
不对!
哪里吃的起米!
北方旱情严重,西京城眼下虽然仍然繁华,纸醉金迷,但多少受到影响,最直观的就是粮价上涨。
四五年前,在西京城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大米,一斤低至四文。
今年已经涨到14文一斤,翻了三倍余。
白面17文,同样涨了三四倍。
但是百姓的工钱却没上涨。
原先一个强劳动力每天挣回40~50文钱,能买十斤米或者九斤白面,足够养活一家五口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