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四书五经研究通透的翰林们,打眼便会。
“都整顿完了?”朱祁钰看向董赐。
董赐看到标点,也是秒懂其中涵义,不敢废话:“启禀皇爷,大体收拢完毕。”
“先说说,有什么行当,适合妇人劳作的?”朱祁钰问。
“奴婢以为纺织最适合,一来不用抛头露面,惹得满城风雨;二来北方纺织远不如南方,如今漕运皆在运输米粮,北方反而缺布匹,所以奴婢以为可以赚银子。”
董赐说,如今江南的丝绸、山西潞绸、闽广倭缎(天鹅绒)、四川蜀锦、山东柞绸,极具地方特色,又畅销远近。
南松江,北潞安,衣天下。
足见大明纺织天下第一,没有之一。
做丝、棉、刺绣等行业,京畿没有任何优势。
但北方寒冷,董赐以为可以发展棉纺织和毛纺织。
虽说棉纺织有“楚中的江花,山东的北花,余姚的浙花三朵金花”之说,但如今宣镇、山东、京畿,都有灾祸,急需棉织品,可以小赚一笔。
而毛纺织集中在山陕一带,品种有绒、褐、毡、裘等,品类单薄,百姓不认。
董赐却认为,京畿可大力发展毛纺。
他认为毛纺处于初级阶段,只要有合适的织机,便能纺织出更加保暖的衣服。
朱祁钰深深看了他一眼,并未说什么。
把工坊建起来,安置了流民中的女子,不提多少盈利,起码是一条活路。
“有心了。”
朱祁钰颔首:“纺织确实适合妇人,而且还能带动北直隶的棉花种植,给民间百姓一门营生。”
“毛纺更好,京畿离漠北近在咫尺,若研发出新的织机,利用上羊毛,说不定大明可用羊毛操控漠北呢。”
“你手中有多少台织机,需要多大场地?”
他并未多说。
“回皇爷的话,奴婢收敛了京中全部纺织工坊,大概收到七万八千余台织机,但织机水平不一,奴婢尚未完全清点。”
董赐回禀:“奴婢以为,可在朝阳设厂,一来工坊规模足够;二来可缓解内城压力。”
“奴婢闻听皇爷要规划内城,扩宽马路、多建坊市等,所以奴婢想将原工坊地带空出来,交给皇爷。”
董赐是会做太监的。
知道内城寸土寸金,土地金贵,所以献给皇帝。
“你是有孝心的,这些地朕不白拿,建纺织厂的一应资金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