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嘴上说着不要,身体却很诚实。
有意思的是,《宋史》对大宋接下来的事几乎闭口不谈,即便谈,也不情不愿、含糊其辞。万幸的是北汉和契丹人不辞辛劳地帮我们记在了小本本上:
先来听听北汉的血泪控诉:
「(976)十月……宋帝崩,晋王光义即位……以宋师退遣使谢辽。十二月……以宋师复至掳掠军储告辽且乞赐粮为助。」
「(977)五月,遣使谢辽(赐粟三十万斛)且以宋事告……七月,以宋人侵我告辽……十月,复遣使以宋事告辽……」
再来看看契丹人忧心忡忡地记录:
「(976)十二月……汉以宋军复至掠其军储来告,且乞赐粮为助。」
「(977)五月……汉遣使来谢(赐粮),且以宋事来告……七月,汉以宋侵来告,遣使助汉战马……十月,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……十一月,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……」
赵光义即位的一年时间里,就有四、五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,且不用「战争」一词,因为这些冲突很有可能是宋朝边关将领的个人行为,并非举国之力的军事入侵,远比「三征北汉」的规模要小,但已经足以让北汉难以招架而不得不三番五次地向契丹爸爸乞援,求兵求粮求抱抱。
面对大宋的「背信弃义」,契丹却表示不要在意这些细节,这些小误会是不会影响到宋辽友谊的。要有大局观嘛,一切向前看,扞卫我们的共同价值观。
契丹高举价值观,北汉怒骂脑血栓。
前文有云,大宋收复南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古代立体化战争的模板,舆论战、金融战、情报战……最后才是直接的军事打击,并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效。在面对北方劲敌时,大宋当然不会放弃这套成熟的打法。
比如金融战。
太祖时,为了能够集中精力收复南方,放宽了对辽贸易的管制,任由商旅在边境互市,而官府不予干涉。
现在主流观点认为,开放边境贸易可以有效缓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矛盾冲突。没有人天生是强盗,游牧民族之所以会南下武装劫掠,只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资,特别是当草原遭遇恶劣天气时,缺乏粮食的他们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,才迫不得已成群结队南下打劫。毕竟打劫也是要冒生命危险的,特别是长城出现之后。
如果中原人愿意用粮食、布帛、锅碗瓢盆等东西换取他们能提供的毛皮等,游牧民族当然也愿意选择和平共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