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天雄军竟然成了辽军的主攻目标,消息传来,举城惶恐。主帅王钦若召集诸将,商讨守城之策。
按照惯例,诸位将领应通过抓阄来决定谁负责哪个城门。
孙全照说道:「我是将门虎子,我不抓阄。你们随便挑,把没人愿意去的、最危险的那个给我就行了。」
大家也不客气,挑来挑去,北城门没人愿意去,因为辽军从北面来。孙全照「哈哈」大笑,「我来北门。」
主帅王钦若也不甘示弱,他选了南门,距北门最远的防守点。
孙全照说这可不行,南北相距二十里,您是主帅,需要号令全城,信息传递太慢,不利指挥,您必须稳居正中。
王钦若从之。
孙全照抵达北门之后,就命人打开城门、放下吊桥,这种态势足以给辽军带去极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压迫,这是防守方极度自信的表现。
孙全照不是致敬空城计,他是真有把握,他有大杀招——弩兵团。孙全照早就训练了一批优秀的弩手,装备着精良的劲弩,射程远、威力大、精准高,据说可以洞穿重型铠甲,连人带马一箭穿心(射人马洞彻重甲)。
然而辽军却没有攻击北门,而是全力进攻东门。在遭遇顽强抵抗后,辽军撤退,转攻临近的故城,却在当天晚上悄悄折返,埋伏在城南狄相庙,然后大张旗鼓地进攻南面的德清军。
王钦若中计,率军支援德清军,然后遭伏击,被切断后路,进退两难。
孙全照审时度势,请示王钦若,说这些精锐是天雄军的全部灵魂,且北门已经没有了防守的必要,请让我率部救援。
随后,孙全照率部投入战斗,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,终于击退辽军,但天雄军损失颇为惨重,生还者仅有30左右(存者什三四)。
用现代西方军事观点来看,战斗减员达到30就必须撤退,如果达到50,那就意味着几乎全部的建制都被打残,彻底失去战斗力。而此战之后,天雄军减员近70,可以说已经崩溃,仅与全军覆没一步之遥。
气急败坏的萧太后随即放弃天雄军,全力进攻德清军,并最终将其攻克,包括总指挥胡旦父子在内的十四位宋将壮烈殉国。
战争的魅力一部分在于其不确定性,总会出其不意地反转。就像大毛和二毛,开战的几个小时内,大毛空降兵就占领二毛首都机场,蓝星小朋友惊呼「卧槽,大毛一天之内拿下二毛,二毛要完!」可随后大毛就被反推到边境,小朋友们又惊呼「卧槽,二毛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