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是春秋时的郯国首度,又长时间做着徐州的郡治首府,甚至之前的易主也是因为陈登等人在内策应的缘故,而没有遭到什么损毁,无论城池的防御、设施还是官署衙门都保存完整,直接便可切入。
第四,从人心上来讲,把省府设在郯城,在徐州本地人看来,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,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。
祢衡的这个提议,之前在彭城时张昭也曾提过,而以于禁,潘璋为首的宿将也大抵支持,王政思忖了番,先不置可否,反而望向徐方问道:“徐方,你怎么看?”
之前祢衡说话时,徐方一直凝神倾听,心中其实也觉得颇有道理,此刻见王政主动问他,却是心中一动。
将军这是有别的想法?
徐方很是清楚,若论内政能力,他自然不如祢衡和张昭了,而王政既然要问他的看法,似乎就是不太认同了?
那将军却是认为哪里更合适呢?
低头沉吟不语了好一会儿,徐方有了一些模糊的猜测,又斟酌了下言语后,方才再次抬头,环视众人开口说道:
“诚如祢先生方才所言,郯城不可谓不得天独厚,繁华富庶,可恰恰是第一条,让末将觉得此地不宜为首府!”
“然后今逢乱世,丈夫大当此时也,却当奋勇进取!”徐方望向王政道:“末将前些时日读圣贤书,曾见过这一句话,孟子云: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”方深以为然。”
说到这里,徐方顿了顿,猛地长身而立,慷慨激昂:“比如咱们如今所处下邳...”
“面临扬、豫二州虎视眈眈,若是袁术当真因从弟袁胤之死,未尝辟土之愿,愤而出兵,犯我疆土,便是砥锋在前,动辄便成百战之境。”
“而将军若是偏要以此地为首府呢?那便是提军居前,以示毫不惧战,寸土不让之意,更可坚定徐州上下人心,磨砺三军将士血勇。”
“何况郯城离下邳亦不算远,一两百里的路程罢了,袁术当真来犯,我军自要御敌在前,无论下邳还是郯城,若真有兵临城下之日,还有何生路可言?”
“末将遍观史书,如徐州这等百战之地,唯见锐意进取而生,未见退却固守而存,人性向来好逸恶劳,欺软怕硬,将军若退,则三军将士懈怠,敌人蠢蠢欲动,若生战事,便有胜败,败则退,退则危,下邳危则郯城危,郯城失则徐州失!”
“将军问末将之见,末将浅薄,不知郯城是否适合为首府,却觉生逢乱世要求保全,更应考虑进处,而非退路!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