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的景致,陷入深深的思索。此时已近三更时分,不知是因为空气太过清新,还是晚风太过缠绵,今夜的月光如此明亮,竟然让人涌起一种耀眼生花的感觉。远处的渔火仿佛暗了下来,江畔渔家妇人的捣衣声也变得沉寂了。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连江海潮涌动时发出的轰鸣之音。
月华如水银泻地般涂抹在周遭景物之上,江畔令人疑似积雪,而江中流水波光粼粼,仿佛闹市华灯集于江上。天边视野之尽头,江水横陈,波光相集,宛如一丝连接天地的银线,浮摆飘动,变幻若神。
「长江流水平春潮,中天玉兔自此升。滟滟连波凡千里,百水千川共月明。」张放吟罢,心中一叹,此诗虽好,却仍不足以喻今日之景。他回过头来,看到彭无望和红思雪一脸茫然,忙问:「两位,不知有何指教。」
彭无望挠了挠头,道:「敢问先生,什么是玉兔?我怎么看不见?」
张放笑道:「彭兄,玉兔乃指天上明月。」
彭无望恍然大悟,道:「原来如此,我已经用心记下先生的诗句,回到家中,定要和我家四弟讲解一番。不过,哎,我总觉得......」
张放忙道:「彭兄请直说,不必迟疑。」
彭无望看了看红思雪,红思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没有说话。他犹豫着说:「这首诗我听得懂了,却不是很有气魄。」
张放眉头一皱,道:「此话怎讲?」
彭无望想了想说:「我们行走江湖之人,每日东漂西荡,每看一处风景,总会想在那之后又会看到些什么景象。就好像看到长江会想到东海,看到蜀山便会想到成都。今日放舟江上,想到的就是百里之外的海潮。先生诗中没有提一个海字,让我感到若有所失。」
张放心中一动,道:「若是吟咏景色,自然是以近景为先。但是彭兄此话,却更高了一层。」
彭无望见他夸奖,心中更是欢喜,道:「不如这样,头两句改成: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升。有潮有海,有江有月,听着着实痛快。」
红思雪粲然一笑,对彭无望点点头,道:「下面两句可为: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普天之下皆为月光所照,比之百水千川,却又如何?」
张放默默念了几遍,忽然仰天大笑,冲到桌案之前,举起酒坛,将半坛美酒统统灌下肚,一抖手,将酒坛远远抛入江中,长笑一声,道:「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张某一生浸淫诗文,从未达到如此境界,今日得此佳句,此生可称无憾。」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